简体中文
English
LED wholesaleLED wholesaleElectronics wholesaleElectronics wholesaleElectronics wholesaleChina electronicsChina electronicsElectronics wholesaleChina electronicsApparel wholesaleBags wholesaleChina toysAntique CollectionApparel wholesaleGifts wholesaleShoes wholesaleChina bagsWedding DressPromotion GiftsChina bagsSports goodsChildren ShortsPersonal careChina toysChina bagsApparel wholesaleSports goodsChina giftsChina bagsApparel wholesaleChina electronicsChina electronicsChina electronicsApparel wholesaleChina giftsChina bagsSports goodsApparel wholesaleChina bagsSports goodschina mobile phones>
杨宪益病逝翻译界哀恸 赞其翻译了整个中国(图)
翻译服务
翻译语种
服务机构
深圳翻译联系电话 热线:400-6688-204
电话:0755-26413476
翻译公司MSN在线咨询 MSN:
boyutranslation
@ hotmail.com
深圳翻译EMAIL联系 邮箱:
business
@boyutranslation.com
深圳翻译EMAIL联系 QQ:
841952105
其他新闻 - 新闻中心 - 杨宪益病逝翻译界哀恸 赞其翻译了整个中国(图)
杨宪益病逝翻译界哀恸 赞其翻译了整个中国(图)
新闻中心 加入时间:2010/1/11 12:45:45 来源:  访问量:1648
 

  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人物)

  2009年11月23日,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一切又与往常不再一样。

  后海边,狭长的小金丝胡同深处,那扇褐色老木门,门扉紧闭。塞在门缝的报纸,摞了一天又一天。“小金丝胡同6号”的标牌静静守望。街坊们也许未曾留意,那位坐在轮椅上、偶尔出来遛弯儿的老人,刚刚作别红尘。游客们也许还不知道,在这道灰墙之内,一位一度铸就中国翻译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丰碑的学者,去了另一个世界。

  杨宪益, 1914年出生,著名翻译家、诗人、文化史学者。在欧美各大图书馆,他的译著整齐地排列,蔚为大观。

  他的神情像是看穿了周遭的百年世态

  杨宪益的病是2006年秋天查出的,一时间大家无法接受。“他的两个妹妹,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老太太们心急如焚。可病人偏不在乎。久而久之,我们甚至都以为是误诊。”画家赵蘅说。这些年里,杨宪益最喜欢的外甥女赵蘅一直陪伴左右。

  “看惯了舅舅蓦然回首的神情,那么淡泊,那么平静,像是看穿了周遭的百年世态。”

  “恶性肿瘤,已转移到淋巴附近,病人已辗转多家医院。”在电话的那一侧,住院医生马洪明翻着杨宪益的病案,谨慎地说,“肿瘤的位置不好,在头颈部。”今年秋天,杨宪益病情再次加重,肿瘤位置靠近咽部,影响吃饭和发声,进食只能靠鼻饲。10月10日,他住进北京煤炭总医院。住院时,杨宪益吞咽、说话已有困难,甚至不时“影响到呼吸”。患病后杨宪益的身体就非常衰弱,住院期间仅靠“营养支持”,最终引发肺部感染。

  10月15日,医院决定为他施行手术。“手术很成功,我们都很庆幸。”赵蘅说,“尽管我们早有心理准备,舅舅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但我们仍希望这一天来得晚些,再晚些。”对于一位已是95岁多病的老人来说,生命的终点近在咫尺。“每一刻,我们都在祈祷,能不能挨过这个生日?能不能平安地度过这个周末?”11月22日下午,“舅舅有些发烧,状况明显不好。”赵蘅在医院待到很晚,“因为是个星期天,我们都格外担心。”赵蘅说。“夜色沉沉,很冷很冷,我在心里为他庆幸,又平安地度过一个星期,明天,他生命的历程将要从一个新起点开始计算。”

  第二天一早,赵蘅被手机铃声惊醒,上面已是一长串未接电话,她赶到医院,却没有来得及同他告别。杨宪益的妹妹杨苡也是一位著名翻译家,居住在南京的她几乎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杨宪益已于6时59分逝世。杨宪益的另一个妹妹——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敏如刚刚过完她的90岁生日。一南一北的两个亲人,闻听兄长的噩耗很是悲伤。“在与死神争夺舅舅的战争中,我们终于败下阵来。”赵蘅的伤恸何尝不是大家的伤恸?

  “杨先生在我们心里是位高山仰止的学者。”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老干部处处长武炜负责杨宪益离休后的生活,“他是国宝,我们对他精心照顾。然而,一切都未能如人愿,他的离去不仅是我们外文局的损失,更是中国翻译界的损失。”杨宪益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1月29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浸润着他的学养与文字的人,都来同他告个别吧!”武炜说。

  他的译作诠释了“信达雅”

  今年9月,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于2006年设立,是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杨宪益是继季羡林后,第二位获奖翻译家。

  杨宪益曾翻译过《离骚》、《唐宋诗歌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并与他的英籍夫人戴乃迭一起,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学界慨叹,杨宪益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

  1953年,杨宪益作为政协特邀委员,受到毛主席接见。周恩来当时特别向毛主席介绍:这是一位翻译家,已经把《离骚》译成了英文。

  自从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又成为近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这三个字可谓杨宪益毕生翻译事业的真实写照。”学界评价道。杨宪益的《离骚》译作充满了嘲讽与夸张。杨宪益曾说:“我始终认为《离骚》的真正作者不是屈原,而是比他晚几个世纪的汉代淮南王刘安。”他认为,既然原作都是赝品,译作就更可以“天马行空”,极尽翻译家的本事。

  薛鸿时翻译了杨宪益的英文自传《WhiteTiger》,这部自传2001年由北京十月出版社出版时定名为《漏船载酒忆当年》。他的自传中不无伤恸,但令人感动的是,杨宪益将这些伤恸化为冷峻的幽默,读来令人思索,“淡泊,儒雅,有情有义有才,这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薛鸿时说。

  在《漏船载酒忆当年》责任编辑、出版人韩敬群眼里,杨宪益是个“有趣味、有原则的真名士,关键时刻能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一般人写自传大多会陷入自恋、自怜的两重境地,可杨宪益在自传里对自己的成就不以为然,反而检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实在是难能可贵。”基于此,韩敬群当年曾多次自费购买自己编辑的这本书并赠送朋友。

  著名德语文学翻译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叶廷芳与杨宪益交往密切,“大约是在今年5月份,我去看望杨先生,当时他的状态还很好,我们谈天说地了大半天。”由于杨宪益曾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特约研究员”,叶廷芳一直视杨宪益为半个同事。“他是个性情中人,家里有时高朋满座,当人们谈兴正浓时,他时常蹦出几句恰到好处的‘打油诗’,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即使早年在牢房里,他的心理也不曾被扭曲。囚中那些爱斗的小偷、流氓在这位博学而风趣的囚友面前毕恭毕敬,天天跟他学唱《友谊地久天长》等外国名歌,聆听他吟诵中国古典诗文。他用知识感化着他们。”叶廷芳说。

  还有没有像他一样光耀未来的星斗

  在叶廷芳看来,杨宪益的去世是中国翻译界的损失。他说:“杨先生不但中文功底扎实,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而且英文水平也很高,他和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的《红楼梦》至今还是权威的版本,尚无人可以超越。”

  曾在1984年8月至1986年3月任中国外文局局长的范敬宜对杨宪益有着很深的印象。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空白的“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的窗口。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他是个学贯中西的翻译家,这样的学者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骄傲。”但令范敬宜深感遗憾的是,国内的文学翻译界已经流失了大量的优秀译者。“很多有着良好语言能力和文化积淀的人,都转行去做商业翻译了。”

  “翻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寂寞的事业,需要译者深厚的学问和学养。”与文学翻译多有接触的王蒙谈起杨宪益有着更深的哀恸,他的作品《蝴蝶》、《夜的眼》、《说客盈门》等作品都是经过杨宪益的妙笔介绍到西方国家。“真不愿再听到这样的消息了,文化大家接踵而去。从季羡林、任继愈到杨宪益,他们是旧时代培养的最后一批大家,他们的名字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苍穹。他们的离去让我们更多地瞩目未来——在新时代培养的才俊中,还有没有像他们一样光耀未来的星斗?